我们这里说说八大排序就是内部排序。
排序算法:一种能将一串数据依照特定的排序方式进行排列的一种算法。
排序算法性能:取决于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其次还得考虑稳定性,及其适应的场景。
稳定性:让原本有相等键值的记录维持相对次序。也就是若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当有俩个相等键值的记录R和S,且原本的序列中R在S前,那么排序后的列表中R应该也在S之前。
以下来总结常用的排序算法,加深对排序的理解。
俩俩比较相邻记录的排序码,若发生逆序,则交换;有俩种方式进行冒泡,一种是先把小的冒泡到前边去,另一种是把大的元素冒泡到后边。
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排序是稳定的,排序比较次数与初始序列无关,但交换次数与初始序列有关。
若初始序列就是排序好的,对于冒泡排序仍然还要比较O(N^2)次,但无交换次数。可根据这个进行优化,设置一个flag,当在一趟序列中没有发生交换,则该序列已排序好,但优化后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没有发生量级的改变。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len){
//每次从后往前冒一个最小值,且每次能确定一个数在序列中的最终位置
for (int i = 0; i < len-1; i++){ //比较n-1次
bool exchange = true; //冒泡的改进,若在一趟中没有发生逆序,则该序列已有序
for (int j = len-1; j >i; j--){ // 每次从后边冒出一个最小值
if (arr[j] < arr[j - 1]){ //发生逆序,则交换
swap(arr[j], arr[j - 1]);
exchange = false;
}
}
if (exchange){
return;
}
}
}
冒泡排序的示例:
算法的实现:
冒泡排序算法的改进
对冒泡排序常见的改进方法是加入一标志性变量exchange,用于标志某一趟排序过程中是否有数据交换,如果进行某一趟排序时并没有进行数据交换,则说明数据已经按要求排列好,可立即结束排序,避免不必要的比较过程。本文再提供以下两种改进算法:
1.设置一标志性变量pos,用于记录每趟排序中最后一次进行交换的位置。由于pos位置之后的记录均已交换到位,故在进行下一趟排序时只要扫描到pos位置即可。
改进后算法如下:
2.传统冒泡排序中每一趟排序操作只能找到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我们考虑利用在每趟排序中进行正向和反向两遍冒泡的方法一次可以得到两个最终值(最大者和最小者) , 从而使排序趟数几乎减少了一半。
改进后的算法实现为:
依次选择一个待排序的数据,插入到前边已排好序的序列中。
基本思想: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序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即:先将序列的第1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要点:设立哨兵,作为临时存储和判断数组边界之用。
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算法是稳定的,比较次数和交换次数都与初始序列有关。
直接插入排序每次往前插入时,是按顺序依次往前找,可在这里进行优化,往前找合适的插入位置时采用二分查找的方式,即折半插入。
折半插入排序相对直接插入排序而言:平均性能更快,时间复杂度降至O(NlogN),排序是稳定的,但排序的比较次数与初始序列无关,总是需要foor(log(i))+1次排序比较。
当数据基本有序时,采用插入排序可以明显减少数据交换和数据移动次数,进而提升排序效率。
直接插入排序示例:
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void insert_sort(int arr[], int len){
//每次把当前的数往前插入,可以顺序插入,改进的可以进行二分插入
for (int i = 1; i < len; i++){
if (arr[i] < arr[i - 1]){ //发生逆序,往前插入
int temp = arr[i];
int j;
for (j = i - 1;j>=0 && arr[j]>temp; j--){
arr[j+1] = arr[j];
}
arr[j+1] = temp;
}
}
}
void insert_binary_sort(int arr[], int len){
//改进的插入排序,往前插入比较时,进行二分查找
for (int i = 1; i < len; i++){
if (arr[i] < arr[i - 1]){
int temp = arr[i];
int low = 0, high = i - 1, mid;
while (low <= high){
mid = (low + high) / 2;
if (temp < arr[mid]){
high = mid - 1;
}
else{
low = mid + 1;
}
}
for (int j = i; j >low; j--){
arr[j] = arr[j - 1];
}
arr[low] = temp;
}
}
}
插入排序的改进版,是基于插入排序的以下俩点性质而提出的改进方法:
所以希尔排序的思想是:
开始时,gap取值较大,子序列中的元素较少,排序速度快,克服了直接插入排序的缺点;其次,gap值逐渐变小后,虽然子序列的元素逐渐变多,但大多元素已基本有序,所以继承了直接插入排序的优点,能以近线性的速度排好序。
希尔排序的示例:
void shell_sort(int arr[], int len){
//每次选择一个gap,对相隔gap的数进行插入排序
for (int gap = len / 2; gap > 0; gap /= 2){
for (int i = 0; i < len; i = i + gap){
int temp = arr[i];
int j;
for (j = i; j >= gap && temp < arr[j-gap]; j -= gap){
arr[j] = arr[j - gap];
}
arr[j] = temp;
}
}
}
我们简单处理增量序列:增量序列d = {n/2 ,n/4, n/8 .....1} 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
即:先将要排序的一组记录按某个增量d(n/2,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分成若干组子序列,每组中记录的下标相差d.对每组中全部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再用一个较小的增量(d/2)对它进行分组,在每组中再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继续不断缩小增量直至为1,最后使用直接插入排序完成排序。
每次从未排序的序列中找到最小值,记录并最后存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排序是不稳定的(把最小值交换到已排序的末尾导致的),每次都能确定一个元素所在的最终位置,比较次数与初始序列无关。
简单选择排序的示例:
操作方法:
第一趟,从n 个记录中找出关键码最小的记录与第一个记录交换;
第二趟,从第二个记录开始的n-1 个记录中再选出关键码最小的记录与第二个记录交换;
以此类推.....
第i 趟,则从第i 个记录开始的n-i+1 个记录中选出关键码最小的记录与第i 个记录交换,
直到整个序列按关键码有序。
void select_sort(int arr[], int len){
//每次从后边选择一个最小值
for (int i = 0; i < len-1; i++){ //只需选择n-1次
int min = i;
for (int j = i+1; j < len; j++){
if (arr[min]>arr[j]){
min = j;
}
}
if (min != i){
swap(arr[i], arr[min]);
}
}
}
分而治之思想:
快排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logN),但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N);且排序是不稳定的,但每次都能确定一个元素所在序列中的最终位置,复杂度与初始序列有关。
当初始序列是非递减序列时,快排性能下降到最坏情况,主要因为基准每次都是从最左边取得,这时每次只能排好一个元素。
所以快排的优化思路如下:
快速排序的示例:
(a)一趟排序的过程:
(b)排序的全过程
//快速排序
int partition(int arr[], const int left, const int right){
//对序列进行划分,以第一个为基准
int pivot = arr[left];
int pivotpos = left;
for (int i = left+1; i <= right; i++){
if (arr[i] < pivot){
pivotpos++;
if (pivotpos != i){ //如果交换元素就位于基准后第一个,则不需要交换
swap(arr[i], arr[pivotpos]);
}
}
}
arr[left] = arr[pivotpos];
arr[pivotpos] = pivot;
return pivotpos;
}
void quick_sort(int arr[],const int left,const int right){
if (left < right){
int pivotpos = partition(arr, left, right);
quick_sort(arr, left, pivotpos - 1);
quick_sort(arr, pivotpos + 1, right);
}
}
void quick_sort(int arr[], int len){
quick_sort(arr, 0, len - 1);
}
int improve_partition(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基准进行随机化处理
int n = right - left + 1;
srand(time((unsigned)0));
int gap = rand() % n;
swap(arr[left], arr[left + gap]); //把随机化的基准与左边进行交换
//再从左边开始进行
return partition(arr,left,right);
}
void quick_improve_sort(int arr[], const int left, const int right){
//改进的快速排序
//改进的地方:1、在规模较小时采用插入排序
//2、基准进行随机选择
int M = 5;
if (right - left < M){
insert_sort(arr, right-left+2);
}
if (left>=right){
return;
}
int pivotpos = improve_partition(arr, left, right);
quick_improve_sort(arr, left, pivotpos - 1);
quick_improve_sort(arr, pivotpos + 1, right);
}
void quick_improve_sort(int arr[], int len){
quick_improve_sort(arr, 0, len - 1);
}
分而治之思想:
时间复杂度总是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也总为为O(N),算法与初始序列无关,排序是稳定的。
优化思路:
//归并排序
void merge(int arr[],int temp_arr[],int left,int mid, int right){
//简单归并:先复制到temp_arr,再进行归并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temp_arr[i] = arr[i];
}
int pa = left, pb = mid + 1;
int index = left;
while (pa <= mid && pb <= right){
if (temp_arr[pa] <= temp_arr[pb]){
arr[index++] = temp_arr[pa++];
}
else{
arr[index++] = temp_arr[pb++];
}
}
while(pa <= mid){
arr[index++] = temp_arr[pa++];
}
while (pb <= right){
arr[index++] = temp_arr[pb++];
}
}
void merge_improve(int arr[], int temp_arr[],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优化归并:复制时,俩头小,中间大,一次比较完
for (int i = left; i <= mid; i++){
temp_arr[i] = arr[i];
}
for (int i = mid + 1; i <= right; i++){
temp_arr[i] = arr[right + mid + 1 - i];
}
int pa = left, pb = right, p = left;
while (p <= right){
if (temp_arr[pa] <= temp_arr[pb]){
arr[p++] = temp_arr[pa++];
}else{
arr[p++] = temp_arr[pb--];
}
}
}
void merge_sort(int arr[],int temp_arr[], int left, int right){
if (left < right){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merge_sort(arr,temp_arr,0, mid);
merge_sort(arr, temp_arr,mid + 1, right);
merge(arr,temp_arr,left,mid,right);
}
}
void merge_sort(int arr[], int len){
int *temp_arr = (int*)malloc(sizeof(int)*len);
merge_sort(arr,temp_arr, 0, len - 1);
}
堆的性质:
堆排序思想: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1),因为利用的排序空间仍然是初始的序列,并未开辟新空间。算法是不稳定的,与初始序列无关。
想知道最大值或最小值时,比如优先级队列,作业调度等场景。
void shiftDown(int arr[], int start, int end){
//从start出发到end,调整为最大堆
int dad = start;
int son = dad * 2 + 1;
while (son <= end){
//先选取子节点中较大的
if (son + 1 <= end && arr[son] < arr[son + 1]){
son++;
}
//若子节点比父节点大,则交换,继续往子节点寻找;否则退出
if (arr[dad] < arr[son]){
swap(arr[dad], arr[son]);
dad = son;
son = dad * 2 + 1;
}
else{
break;
}
}
}
void heap_sort(int arr[], int len){
//先调整为最大堆,再依次与第一个交换,进行调整,最后构成最小堆
for (int i = (len - 2) / 2; i >= 0; i--){ //len为总长度,最后一个为len-1,所以父节点为 (len-1-1)/2
shiftDown(arr,i,len-1);
}
for (int i = len - 1; i >= 0; i--){
swap(arr[i], arr[0]);
shiftDown(arr, 0,i-1);
}
}
先把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算出来,然后算出该元素所在最终排好序列中的绝对位置(最终位置),再依次把初始序列中的元素,根据该元素所在最终的绝对位置移到排序数组中。
时间复杂度为O(N+K),空间复杂度为O(N+K),算法是稳定的,与初始序列无关,不需要进行比较就能排好序的算法。
算法只能使用在已知序列中的元素在0-k之间,且要求排序的复杂度在线性效率上。
//计数排序
void count_sort(int arr[],int sorted_arr[],int len,int k){
//数组中的元素大小为0-k,
//先统计每个数的相对位置,再算出该数所在序列中排序后的绝对位置
int *count_arr = (int*)malloc(sizeof(int)*(k+1));
for (int i = 0; i <= k; i++){
count_arr[i] = 0;
}
for (int i = 0; i < len; i++){ //每个元素的相对位置
count_arr[arr[i]]++;
}
for (int i = 1; i <= k; i++){ //每个元素的绝对位置,位置为第1个到n个
count_arr[i] += count_arr[i - 1];
}
for (int i = len-1; i >=0; i--){ //从后往前,可使排序稳定,相等的俩个数的位置不会发 生逆序
count_arr[arr[i]]--; //把在排序后序列中绝对位置为1-n的数依次放入到0- (n-1)中
sorted_arr[count_arr[arr[i]]] = arr[i];
}
free(count_arr);
}
时间复杂度为O(N+C),O(C)=O(M(N/M)log(N/M))=O(NlogN-NlogM),空间复杂度为O(N+M),算法是稳定的,且与初始序列无关。
算法思想和散列中的开散列法差不多,当冲突时放入同一个桶中;可应用于数据量分布比较均匀,或比较侧重于区间数量时。
对于有d个关键字时,可以分别按关键字进行排序。有俩种方法:
时间复杂度为O(d*(N+K)),空间复杂度为O(N+K)。
以上排序算法的时间、空间与稳定性的总结如下:
Algorithm | Average | Best | Worst | extra space | stable |
---|---|---|---|---|---|
冒泡排序 | O(N^2) | O(N) | O(N^2) | O(1) | 稳定 |
直接插入排序 | O(N^2) | O(N) | O(N^2) | O(1) | 稳定 |
折半插入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N^2) | O(1) | 稳定 |
简单选择排序 | O(N^2) | O(N^2) | O(N^2) | O(1) | 不稳定 |
快速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N^2) | O(logN)~O(N^2) | 不稳定 |
归并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NlogN) | O(N) | 稳定 |
堆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NlogN) | O(1) | 不稳定 |
计数排序 | O(d*(N+K)) | O(d*(N+K)) | O(d*(N+K)) | O(N+K) |
稳定 |
如对本文有疑问,请提交到交流论坛,广大热心网友会为你解答!! 点击进入论坛